杭州市“行刑衔接”监督应用项目获评省“数字法治好应用”
2023年3月,省委政法委组织开展2023年第一次“数字法治好应用”评选,杭州市司法局和滨江区共同开发建设的“行刑衔接”监督应用项目获评“数字法治好应用”。
杭州市和滨江区聚焦“法护营商”,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力打造“行刑衔接”监督应用。该应用以数字化方式将行政执法监督的范围首次拓展到“行刑衔接”领域,聚焦破解“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及移送后公安机关不处置等难点堵点,通过打造“事前指引、事中预警、事后监督”的行政执法监督闭环体系,聚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
1、数字化、智能化,满足业务所需
针对在行政执法监督方面缺少智能化监督手段影响监督效率,在行政执法办案方面,各地区、各部门“行刑衔接”也缺少一个统一的规则指引等问题,“行刑衔接”监督应用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帮助执法监督部门通过自动生成的监督线索进行线下核查、综合研判,实现智慧执法监督。同时,通过制定统一衔接移送标准,也将有效避免执法人员因缺乏明确规则而错误执法。
2、共享式、联动化,应用贯通落地
2022年8月,“行刑衔接”监督应用已在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上线,全省贯通使用,满足“一地创新、全省共享”要求。该系统与省行政处罚办案系统、公检法“一体化”办案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连接各行政执法部门、执法监督部门 (司法行政机关),构建起多跨场景。“行刑衔接”监督应用所需公共数据均对接IRS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线上流转,系统生成数据编目至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目前,已完成行刑衔接移送信息、行刑衔接移送卷宗信息、处罚事项基本信息、刑事罪名信息、风险预警信息、风险预警处置信息、移送指引规则信息、罪名因子信息等信息的归集与共享。
截至目前,该应用已梳理出行政处罚事项1249个,关联刑事罪名123个,对已梳理的123个罪名中的高频罪名进行建模,已开发上线模型28个。正式上线以来,已监督覆盖全省案件100余万个,生成预警信息2309条。注册用户9799人、周活跃用户268人,周访问量8576人次。
3、标准化、制度化,可复制可推广
2022年12月,杭州市制定出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指引》,在全国首次系统性规范“行刑衔接”移送标准。杭州市将行政执法监督延伸到“行刑衔接”的创新做法被立法所采纳,2022年9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修改《浙江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条例》时,在第5条新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衔接情况”作为行政执法监督的内容。
来源:市局督察处、安全处,滨江区司法局